湖南省腐蚀与防护学会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正文

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专委会举办“腐蚀开放日”活动

2025-04-28 17:02 作者: 来源: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0次阅读

为响应4月24日“世界腐蚀日”的号召,进一步推动腐蚀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交流,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专业委员会于2025年4月25日下午15:00–18:00成功举办了“腐蚀开放日”线上科普讲座活动。此次活动采用腾讯会议平台进行,最高在线人数达505人,讨论交流气氛热烈,取得了良好反响。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两位领域内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围绕腐蚀机理解析与防护设计理论前沿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深入交流。

首先,东北大学张涛教授作了题为《酸比理论及其在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应用》的学术报告。张教授围绕镁合金耐蚀性提升这一核心问题,系统介绍了以界面总酸度与pH值为基础的酸比理论,提出协调溶解、电离与沉积过程的新思路,实现了腐蚀热力学与动力学的有机统一。基于该理论,他展示了绿色高耐蚀化学转化技术与自致密微弧氧化涂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航天装备中的实际应用,体现了理论创新驱动工程实践的重要价值。

image.png

随后,北京科技大学董超芳教授作了题为《金属钝化行为的理论计算与耐点蚀设计》的学术报告。董教授围绕钝化膜稳定性与点蚀敏感性问题,系统介绍了基于第一性原理(DFT)计算与点缺陷模型(PDM)理论的新方法,推导了钝化膜/溶液界面极化系数,并实现了动力学参数解析。通过理论建模与实验验证相结合,提出了点蚀行为的物理机制模型,并探索了耐蚀合金设计的新路径,为金属防护材料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image.png

本次讲座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专业委员会主办,主任委员李瑛研究员主持。活动期间,参会人员积极提问互动,针对腐蚀电化学机理、测试方法创新、金属钝化建模等关键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者表示,通过此次科普讲座,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也加深了对腐蚀与防护领域关键理论和前沿研究动态的理解。

“腐蚀开放日”活动作为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专委会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科技普及的重要举措,今后将持续举办,进一步搭建科研人员、技术工程师及公众之间沟通与合作的平台,推动腐蚀科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1745827491126470.png

李瑛   研究员

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材料腐蚀与防护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腐蚀电化学与测试方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委会副主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Corrosion  communication》《Research and Apply of Materials Science》等刊物编委。主要从事腐蚀电化学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发表论文近300篇,授权专利20余项。作为课题或专题负责人承担973项目5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国家部委和中科院项目5项目,并与地方和企业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

1745827694116017.png

特邀专家:张涛

东北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级领军人才项目、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腐蚀与防护,涉及轻合金腐蚀与防护、半导体制程材料腐蚀与防护、油气工业材料腐蚀与防护。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90篇,其中在腐蚀领域的国际权威刊物Corrosion Science发表30篇,先后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出版专著1部。主持承担军科委基础加强项目一级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国防973子课题、国防基础预研及企业横向等科研项目20余项。

1745828195219548.png

特邀专家:董超芳

北京科技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1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美国专利4件、软著3项,参编国家标准2项、ISO标准1项。曾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一等奖6项,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和冶金青年科技奖等。2025年3月,被授予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称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