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开始创建。
防化兵作为技术兵种,技术干部与指挥干部同样重要。因此首要任务是建立一所学校,1951年初在北京建立了化学兵学校(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防化学院)。当时,有一大批青年学生作为学员参军入校。
1950年,曾昭抡(左1)等教授签名拥护《抗美援朝联合宣言》
学校成立后不久,高教部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等学校负责人开会,会议由曾昭抡副部长主持。会上研究决定将一百多名新入校大学生分配到以上四所大学去,各大学成立防化兵借读队。这批大学生在2至3年内完成学习,以优良的成绩毕业后再回到化学兵学校,成了防化学兵的科研与教学的骨干,其中大多数后来都成了防化兵种的知名教授和科研工作者。
北京大学防化兵借读队建立后,曾昭伦教授主动提出来上国防化学课,内容包括有起爆剂、火药、炸药、防化学(有毒气种类与性能、防护器材、对毒气的化学分析等)。1951年下半年,北京大学化学系专门安排了一间专用实验室,借读队的学员就在此实验室里在曾昭抡教授的亲自指导下做国防化学实验。曾昭抡教授在实验室一步步教学员操作,教育学员们一定要非常小心,桌面上不能任何残渣,否则干燥后极易引起爆炸。他一面说,一面示范用软毛笔小心地将白色残渣移入滤纸中。曾昭抡教授对防化学也很在行,早在解放前他就翻译出版了一本名为《化学战通论》的书。该书详细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化学战进行的情况,全面讨论了化学武器的技术、防化学的技术、化学战的战术、以及对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国际舆论。在化学兵学校成立初期已将此书列为教学重要参考书。
从1951年到1953年曾昭抡教授在北大一直教了学员们三期,1952年院校调整后,防化兵在各大学借读的学生都集中到了北大。防化兵早期化学方面的技术骨干都受过曾昭抡教授的教导,与学员们的关系也非常亲密,学员们对曾昭抡教授一直是非常敬重有加。
初审:郭峻灏
复审:马林虹
终审:袁志宏